You cannot see this page without javascript.


GOCEA QR Code
GOCEA QR CODE


中国ㆍ중국ㆍChina
联系电话

Honouring websites that have won over 300 other awards, including three or more of the World's Top Awards. A remarkable achievement!
info Korea

Visitors

Total : 56,644,237
Today : 15,655
Yesterday : 25,766

Page View

Total : 197,994,075
Today : 15,655
Yesterday : 25,766

ㆍ운영자가 중국에서 느끼는 중국 난계의 흐름과 특징, 현재의 중국 상황에 대한 느낌, 등등을 리포트 형식으로 소개합니다.
ㆍ본 항목은 회원 등급 정회원만 댓글 쓰기가 가능하며, 회원님들의 의견도 댓글로 부탁드립니다.
ㆍ이곳에 실린 모든 자료 및 사진들은 어떠한 경우라도 운영자의 사전 허락없이 타 사이트에 무단 복제 사용이 불가합니다.

ㆍ중국란에 관하여 궁금한 점이 있을 경우 운영자에게 자료 요청을 하시면 본 '운영자 리포트'에 자료를 제공할 것입니다.


中国兰界发展脉络及中韩两国市场开发改进方案

文: 金 镇 锡(世界兰文化交流会 · 淸心兰苑代表)



本文在笔者长期定居中国的所见所闻基础上撰写而成。由于笔者是韩国人,在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观点上,可能会与中国读者有所不同。此外,在用语方面,笔者大多采用韩国惯用词组,可能会造成阅读上的不便,望读者海涵。


Ⅰ. 绪 言


orchid_216.jpg笔者接到有关中国兰文化交流的邀稿,倍感荣幸。在春风般蔓延开来的思绪之下,笔者下定决心,将过去四十年间以兰会友的美好回忆细细道来。

自1979年出于爱好首次接触兰草以来,不知不觉已度过了四十载有余。1992年2月中韩建交前夕,为开创一番事业,笔者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如今,中国于笔者而言犹如第二故乡。为了谋生,笔者从事过贸易业,担任过中国区的法人代表及分社长等,直到加入IMF,经历了各种艰难曲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时光荏苒,转眼间28年的岁月已飞逝而去。


期间,不论笔者从事何种职业,去往何地,只要得空,就会前往有兰草的地方。事实上,笔者作为兰人在中国活动的时间要远远长于韩国。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同中国兰人展开了极为深入的沟通和交流。2013年,笔者放弃所有事业,购置了2,640㎡的土地,建立了专用面积达660㎡的专业养兰用玻璃温室。由此,爱好最终演化为事业,成为了崭新的生活乐园。

韩国13年加上中国21年,曾有34年的时光笔者将兰视为纯粹的爱好。2000年3月,笔者成立了专业的兰草网站,至今已运营19载。长久岁月里积攒的信息和人脉,为今日依靠兰草谋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他乡中国,笔者已成长为拥有七年从业经验的养兰农户,正倾注全部心力推动国兰和韩国兰在中国大地上的美丽绽放。

在上述经验基础上,笔者将过去18余年的时间里在韩国月刊《兰与生活,兰世界》及多个中国兰杂志上发表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分为“中国兰蕙的历史由来与含义”、“中国兰界的发展脉络”、“中国兰展览会文化”及“中韩两国市场开发方向”等主题进行简要介绍。

文中将常用的“爱兰人”“爱好家”等称呼统一为“兰人”。正如正文中将要介绍的那样,如今纯粹的兰草爱好者已不多,大多数是想要通过养兰创造收益的投资客。由于“爱兰人”“商人”“养兰人”等的界限模糊不清,故在此统称为“兰人”。

尽管笔者想要尽力保持行文的客观性,但部分内容仍融入了较多的主观观点,可能与其他兰人的观点相左,望谅解。

接下来,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兰科(Orchidaceac)”与“中国兰蕙的由来与含义”。



1. 什么是兰科(Orchidaceac)植物?

全世界大约有七百余属、两万余种兰科植物分布在沙漠和极地以外的广阔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中,栖息在中国的兰科植物高达166属,1,019种。可见,中国具有极其丰富的天然兰资源。

大部分兰科植物为气生兰,占总量的80%。其余20%为根系生长在土壤之中的地生兰。出于便利,人们通常将这些兰科植物分为“东洋兰”和“西洋兰(或洋兰)”。正如大多数兰人熟知的那样,东洋兰(Cymbidiums)泛指韩国、日本及中国等地的野生兰草,西洋兰则是指其余地区的野生兰草。这种分类方式由日本兰人提出,不同于学术上的分类方式。



2. “的历史由来与含义

在种类繁多的兰草之中,中国野生地生兰,尤其是被我们统称为兰的传统品种,和学术上所指的“兰”并不相同。中国兰相关的古典典籍将兰科植物中Cymbidum属的品种根据花茎上的花朵数量大致分为“兰”和“蕙”。故,以下将对兰的用语和含义做简要介绍,探究其由来,以增进对兰的理解。


1)什么是“兰”
“兰”指Cymbidum属“一茎一花”。即,一个花茎上只有一个花朵的兰草品种。人们熟知的宋梅、汪字、万字及集圆等大部分中国春兰传统品种及韩国、日本春兰属此列。

据传,“兰”一词最早出现在两首《诗经》的诗篇之中。《诗经》由公元前6世纪生活在鲁国的孔子(BC522~BC479年)剔除3,000余篇流传古诗中的重复诗篇后,重组305篇诗作而成。那时,兰代表“求爱”或“美丽的事物”,还不具备“君子”的含义。《孔子家语》中有3篇关于兰的文章,至此兰才开始被比喻为君子。此后经由战国时代(BC403~BC221年)文人墨客沿用,兰逐渐演变成君子的代名词。北宋诗人兼墨客黄庭坚在《书幽芳亭》中写到“兰似君子,蕙有士大夫概”就是典型实例。

很多人好奇,今天人们所说的“兰”和古时候的“兰”在植物学上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特别是从南宋(1127~1279年)时期朱熹(1130~1200年)著述的《楚辞辩证》中可以看到,二者似乎并非同种植物。“兰”衍生出园艺学含义需要追溯到北宋(960~1126)中期至南宋时期。自孔子时代起近2500余年的岁月里被比喻为君子的兰,事实上到唐末才演化出今日的植物学含义。

11世纪中叶的北宋中期及南宋时期,兰开始正式成为玩赏对象。到了13世纪,《金障兰谱(赵时庚著,1233年)》及宋朝的《王氏兰谱(王贵学著,1247年正式名称为“建兰谱”)》等关于兰的著作问世。同时,墨兰画在文人间盛行,到了明代,发展为水墨四君子,拥有极为稳固的地位。


2)什么是“蕙”?
  “蕙”指Cymbidum属的“一茎多花”。即,一个花茎上有多个花朵的兰草品种。属于“蕙”的常见品种有一茎九华(蕙兰)、四季兰、秋兰(包括素心兰)、寒兰及报岁兰(墨兰)等。与韩国和日本不同,中国的“蕙兰”大多指大一品、程梅、关顶等“一茎九华”品种。

中国兰界首次出现“蕙”一词是在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BC340~BC278年)的《楚辞》“既滋兰兮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中。这里的“蕙”意指带有香气的“香草”。因此,很多人指出这里的“蕙”与今日我们所指“蕙兰”并不相同。

被世人们认可的具有现世蕙兰之意的“蕙”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兼墨客黄庭坚《书幽芳亭》中的“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之中。由于宋代流行栽培春兰,懂得欣赏蕙兰的植物学价值,因此后世得以区分春兰和蕙兰。这与上述战国时期《楚辞》中的香草含义截然不同。清代《第一香笔记(朱克柔着)》中关于兰和蕙有更为明确的区分,尤其是在栽培方法上,显著不同。乾隆、嘉庆及道光年间,出现了不少如大一品、程梅、上海梅、汤字等知名蕙兰(一茎九华)品种。对于现代兰人依旧十分宝贵的资料——清朝同治年间问世的《兰蕙同心录(许鼐和著)》中介绍了蕙兰老八种,精确的对“蕙”进行了分类。中华民国12年(1923年),吴恩元编撰了《兰蕙小史》,在介绍传统品种的同时,还描绘了当时的新品种。此外,还对兰草的鉴赏标准和花型分类方法做出了总结。这些方法不论是在一茎九华盛行的中国改革初期,还是在涌现蝶花及奇花等繁多品种的现代,都是兰人们坚守的品鉴方法。

相信经过上述介绍,读者们已经能够大致分清“兰”和“蕙”的含义,对相关品种的分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简言之,可以将“兰”这类一茎一花的传统春兰以外的其他Cymbidum属兰科植物视为“蕙”……只是韩国人需要注意,在中国,“蕙兰”一般指“一茎九华”,而不是“大叶蕙兰(墨兰)”和“小叶蕙兰(四季兰,秋兰素心)”。

在文人们喜爱的绘画领域,身为“四君子”的兰草多指一茎多花的“蕙”。


Ⅱ. 中国兰界的发展脉络

1. 受难期(period of passional).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兰文化难逃被归类为布尔乔亚(bourgeois)的命运。大部分古典兰品种几近灭绝,只余小部分品种奄奄一息。直到1983年邓小平出任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为最高领导人,推出改革开放政策,曾经流向日本和台湾的古典品种才得以再次在中国大陆上绽放,并于上世纪90年代慢慢走入知识分子和普通大众的家庭之中。

2. 过渡期(period of transition)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尚未大范围普及的时候,兰草大多直接在人与人之间流转买卖。到了21世纪,ADSL互联网以ISDN的方式在中国广泛普及,形成了能够轻松共享兰草信息的环境。那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们获取兰草的方式除亲自山菜(下山草)13%和由专卖店购入18%之外,很大一部分(36.36%)是通过互联网达成的。

笔者在ISDN互联网活跃的2000年3月,成立了带有中文版及英文版页面的HTML格式的“兰”网站,命名为“韩国兰花网”,用以宣传国兰和韩国春兰。在和中国兰人展开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以php语言重建了网站,将支持语种扩增至韩语、简体中文、英语、日语及台湾繁体等五种,并更改URL,正式更名为“世界兰文化交流会”,沿用至今。

2000年至2003年,在一茎一花的自生地区浙江省和江苏省一代,主流品种为非传统品种的花艺品。梅瓣与部分荷花瓣型的春兰十分盛行,颇具人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受到台湾的影响,包括短叶种水晶艺在内的梅瓣型或荷花瓣型兰草在野生春剑的产地四川省更具人气。在野生莲瓣兰产地云南省,荷花瓣型兰草的人气高涨。其他四季兰、报世兰(墨兰)及一茎九华地区,大多也是短叶水晶艺类的品种人气更高。从总体来看,这一时期花艺品和一些短叶水晶艺品种人气最旺。

在这一时期里,各产区都认为自己的自生兰是最好的,有歧视或抵制其他地区品种的倾向。即,一茎一花地区的兰人们看不起其他地区的野生春兰或春剑兰、四季兰、墨兰、寒兰及莲瓣兰等。纵观整个市场,除了极少数的一部分人,大多数兰人只偏爱自己产区的兰草,排他性(?)非常严重。自然,这一时期的市场版图需要按野生产地划分。

3. 成长期(growth and development period)

到了2004年,地方主义倾向慢慢被破除。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按照野生产地分据市场的方式让商人们感受到了开拓市场的阻力。各地区商人纷纷萌生齐心打破这种沉滞局面的想法。

在判断短时间内很难挖掘到能够与优秀传统品种比肩的新商品的情况下,人们开始纷纷对奇花展开筛选。商人和知名资本家开始将精力投入到打造明星品种之上,并来往于各个地区,积极交流,寻找买家。最终,打破地域限制,统一了全国市场,使兰界融合成今日的局面,并获得将流行趋势扩散至韩国及日本兰界市场的机会。

如今,兰人和投资者已不再受产地的限制,只要判断有投资价值,不管是一茎一花春兰还是蕙兰、春剑、四季兰、莲瓣兰、豆瓣兰、墨兰及寒兰等品种,都会大肆收购。到了2006年,兰草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甚至出现了多篇报道,称兰草为“绿色宝石”“ 绿色股票”等。普通民众也紧锣密鼓的加入了兰草投资大军。兰草买卖一度进入白热化状态,出现了巨大的泡沫(bubble phenomenon)。韩国、日本及台湾巨商也受到中国大陆兰界市场的影响,斥巨资横扫各类品种。中国兰界迎来了最振奋人心的时期。

4. 全盛期(period of renaissance)中的过热期(period of superheater).

2005年,受过热现象影响的兰人们为了弄清楚市场行情,在笔者运营的网站里举行了几场问卷调查。在“接触兰的时间”的回答中,6个月~1年为14.03%,1年~3年为26.31%,3年~6年为29.82%,6年~10年为15.78%,10年~15年为5.26%。即, 3年~6年的人群为29.82%最多,第二多的是6年~10年的15.78%,两者加起来占全部参与者的近半数(45.6%)。这表明上世纪90年至21世纪初期,普通人对兰的热情十分高涨,中国兰界迎来了全盛期。普通人对兰的关注增加,兰文化的受众大大增加,故接触兰6个月~1年的人可达14.03%,6个月~6年的统计人数占总参与人数的2/3以上(70.16%)。这是中国兰界全盛期从2004年起持续四年至2007年的群众基础。

此外,在“我为什么养兰?”的提问中,出于爱好者占58.4%,爱好兼投资者占28.30%,纯投资者占1.88%,其他占7.5%。但从笔者通过多方途径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真实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应完全相反,接近90%以上的兰人是以投资为目的接近兰花的,且今日依旧是这种情况。

对于“喜爱的品种是什么?”的提问,回答中传统春兰花艺品占29.25%,为最多。其次为一茎九华21.08%,春兰叶艺品16.32%,包含建兰在内的四季兰10.88%,莲瓣兰7.4%,寒兰4.46%,春剑兰4.08%,墨兰3.40%,其他2.72%。一茎一花的传统春兰叶艺品和花艺品加起来占比45.25%,可见一茎一花在中国具有较高的人气,笔者认为现在也依旧是这种情况。

全盛期中国兰界的特点是,比起二十一世纪初期,人们对叶艺品的关注增加。以前,人们主要喜爱花艺品。如今,中国也对叶艺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兰草被称为“绿色宝石”之后,山采人口爆发性的增长。相信,不久之后,中国也将像韩国和日本兰界那样,由叶艺品独领风骚。不过,目前中国兰人还是认为香气是兰草最重要的要素,缺乏对叶艺品的培育及管理。想要看到不错的叶艺品作品,还为时尚早。

当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兰人中20~30岁群体占大部分。同韩国相比,兰人的年龄普遍较小。这是因为,在当时的中国兰界,比起纯粹的爱好,以商业和投资为目的的兰人快速增加。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由于被称为“计算机文盲”的40岁以上兰人大多在线下活动,因此问卷调查结果中年轻人所占比例自然偏高。

这一时期,随着中国兰界的发展,以广东省为中心,形成了巨大的批发市场。在运营方面,有许多直接由大陆人经营的养兰农场。但仔细探究,会发现这些农场或多或少都与台湾商人有关。甚至到了让人觉得中国兰市场受台湾商人左右的地步。当时,中国花卉零售市场中礼物用和普通推广用品种的90%以上都来自于广东省的批发市场。由气温和湿度较高的地区供应中国全境的兰草产品,带来了几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假设病毒在广东地区的栽培农场中蔓延开来,那么携带该病毒的兰草将快速的传播至中国的各个地区。然而,除了一少部分的病毒,能够识别病毒症状的兰人非常少。最终,2005年3月,出现了大量患病商品销往中国各地的惨象。其次,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徒长的兰草在进入到内陆普通商家和兰人手中时,往往不能快速适应中部内陆以北的自然环境气候而枯死。此外,从台湾和日本进口的软弱幼苗们因为只经过短时间的速成栽培就作为成苗流入市场,引发了更为严重的问题。

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不论何种品种,大多是短叶兰草更具人气。尤其是短叶水晶,人气爆棚,甚至出现了数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品种。笔者认为,这可能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墨兰达磨的高人气有关。然而,如今曾经一“兰”难求的短叶水晶艺已不再有人气。同韩国一样,不管是什么种类的兰草,花形定型化的梅瓣或荷花瓣及豆花花艺品的人气经久不衰,节节攀升。自二十一世纪初期以来,人们对奇花和寄叶越来越感兴趣,在实际交易中,价格也水涨船高。

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似乎是商人们为预防兰界市场沉滞,不断推陈出新,促进市场发展的有心之举。尤其是举办在2005年四川乐山的“2005中国全国展”的影响下,四川省的春剑兰和四季兰系列的梅瓣型或奇花系列花艺品在中国各地区收获了极高的人气。当时,在兰草竞卖网站中,只要出现奇花,就会出现白热化竞拍现象。这一时期,还诞生了十分丰富的育种品。

到了2006年,在白热化的行情推动下,只要出现媲美传统名品的梅瓣或荷花瓣,就有人为其一攫千金。那一年,可以常常在媒体报道中看到动辄几千万乃至几亿的兰草。最终,因为人们肆意山采,野生产地变成荒芜一片。湖北省政府出于对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一茎九华野生产地的保护政策,开始严格管束山采行为,集中搜捕山采人和交易者,处以没收兰草及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者还会面临拘留处罚。可能韩国兰界并不知情,当时有一些韩国兰商人遭到揭发,被拘留及罚款。(一茎九华品种被指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后,严禁相关兰草的开采、买卖及出口。若被揭发参与开采及买卖时,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惩。)

在2006年,不论什么品种,只要出现奇花状的三星蝶或叶蝶(蝶草)的艺,就能获得天价彩票般的回报,致使中国兰界市场频繁出现泡沫。

此前,中国兰界市场由几名巨商控制着。几位有资本实力的巨商组建了共同体(consortium),向这些巨商发起挑战,最终改变了中国兰界市场的走向,成功占领了市场。

很快,炙手可热的中国兰界又出现了其他问题的考验,那就是令兰界十分头疼的不速之客(?)。那时候,不出一个月,就会在各大门户网站及地方媒体新闻中看到“ㅇㅇ地区的ㅇㅇ兰园价值几百万元人民币的兰草被盗”的报道。有时盗窃团伙甚至会伪装成客人到访兰园,强抢兰草,甚至酿成命案,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2006年对于中国兰界而言可谓是多事之秋。为了扩张市场,中国兰界商人将手伸向了韩国市场。出于商业战略,他们不仅购入了部分韩国春兰,还经常到访韩国与当地兰人交流,促进了中国兰的流行。

这一时期,一些不良商人将在中国湖北省或其他地区采集的无香种兰草伪装成韩国自生兰,致使许多国籍不明的兰草流入韩国。那时的韩国商人没能耐住性子先认真学习中国文化和兰界信息,盲目开展事业,带着毫无专业知识、不懂专业术语的中国侨胞翻译,就敢和商业手段老道的中国商人展开交易。随行翻译遇到专业术语不是直译就是乱翻一通,引发了许多啼笑皆非的轶事。还有韩国商人因此蒙受了巨大损失。

2007年,中国兰人期待又是好景绵延的一年。中国兰界的著名兰人——来自大理的李映龙先生个人出资于1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第1会中国兰文化大展”;3月1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举办了“首届中国兰花大会”;3月9日,湖北武汉举办了全国性的大会“第17届中国(武汉)兰花博览会”。仅仅在第一季度里,中国兰界就举办了三场全国规模的大型展览会。中国兰界以为这又将是一整年的盛况,没有人料到好景不长,之后会面临怎样的冰冻期。

来自四川省的某商人,经过缜密的计划,在和广播电台的相关人士交涉后,以宣传投资高价兰草的优势为由,于2006年10月在CCTV2频道“半小时观察”中推出了题为“天价兰花”的节目,引发了极大的反响。当时,除了有资本的投资者,有“蚂蚁军团”之称的小型投机群体也吸引到了兰草投资之中。甚至连普通投资者也纷纷涌入中国兰界。尝到甜头的商人们,于2007年2月再次要求广播电台播放兰草宣传节目。但是被电台以同一内容播放两次有问题为由拒绝了。同年2月,广播电台相关负责人反将一军,推出了主题为“高价兰草的问题点”的节目,深度剖析了行业内的问题,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该节目一经播出,此前投资兰草的投机者开始大面积撤离至股票市场,致使中国兰界陷入了一片混沌之中,是加快萧条期到来的导火索。由此可见,最初就不应通过广播电视在不懂兰知识的普通人心中种下利用兰草投机理财的种子。

一言以蔽之,中国兰界在2007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到了下半年,投资者整体上呈观望或退市状态。兰草价格开始暴跌。由于部分新品种还保留了一定的人气,一些不法商人了通过对传统品种的花苞进行遮光处理或药物处理,伪装成新品种的梅瓣或白花推向市场。更有甚者,用粘合剂组合出“新”品种参与全国展,竟成功蒙骗了评委,一举摘下金奖。但最终无法欺骗无数观众的眼睛,落了个被揭穿取消获奖资格的结局。

同2006年一样,2007年仍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被天价兰草蒙蔽,盗窃杀人的事件,且比以往的任何一年都要频繁,成为了极为棘手的社会问题。到了下半年,萧条的行情没能被打破。期待分一杯羹而从银行借贷巨额资金或借下高额私债的脆弱商人们,无法承受住资金压力,开始纷纷将之前收集的兰草抛售,甚至还出现无奈自杀的人。还有些人从此金盆洗手,远离兰界。2007年中国兰界被痛彻心扉的现实击垮。2007年秋,曾经开发最落后的中国野生品种——寒兰开始被人们所关注,人们在成立寒兰相关团体的同时,接连举办展览会,造成寒兰一枝独秀,单价慢慢上涨。甚至还出现了较前年价格上涨200%的惊人变化。

5. 萧条期(period of slump)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兰界始终不能摆脱萧条的阴影遮盖。到了2008年,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Loan)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让全球经济都笼罩在了阴云之中。作为持有19,056亿美元外汇(2008年9月底统计)的全球最大外汇持有国,及全球第四的经济规模的中国也不可避免的遭遇了房地产市场萎缩、出口锐减及经济增长率的快速下滑的命运。甚至有人预测,因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于2009年下跌至零(0)。当时韩国也深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证券市场惨遭暴跌,韩元兑美元汇率不断走高,经历了比IMF更艰难的第二外汇危机。当时,笔者的女儿在美国留学,汇率波动为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其中的辛酸苦楚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笔者居住的北京韩国城“望京”地区派出所的韩国人负责人表示,外汇危机到来后,居住在望京地区的韩国人口数目从北京奥运会前的8万余名(辖区派出所统计)大幅缩减至2万余名。那一年,中国兰界也迎来冰冻期,大部分兰草的成交价较2007年大幅下跌近50%。

那时如果有机会到花卉市场去看一看,会发现之前以爱好者或投资对象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兰草商店,均已转而攻克普通民众。80%以上的兰草商品为礼品用。当时,四季兰和墨兰为主要的礼品品种,且大量出口韩国。相反,韩国产洋兰因为花大色泽好,大量进口中国,甚至还出现了新年前后韩国产礼品养兰独居人气的现象。

在这样的氛围下,在浙江省温州举办的2008年“第18届中国(温州)兰花博览会”中,获奖作品评选方法一改此前推举新品种为主的模式,开始加大作品性分值所占的权重,发生了大株传统品种大面积获得特別金奖的划时代事件。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中国兰人多次前往韩国后,受到韩国评审方法的影响所致。这一举措,尤其是大落肩开花的传统品种素心“张荷素”获得特别金奖后,引来了诸多兰人的不满。甚至有兰人嘲笑道“评委到底在想什么,是不是老眼昏花,不懂得看兰草了呀。如今想要获得全国展大奖,看来是不用苦心挖掘高单价的新品种了,还是乖乖回家种传统品种吧。”不论如何,此前排斥作品性的中国兰界审美开始发生一点一滴的变化。不管是1苗还是2苗,只要是新品种就可以风靡展会的风向标开始转变。此前,全国展的获奖新品种无一例外都成为了人气品种。但是2008年,并没有出现这一类人气暴涨的新品种,是2008年中国兰界特有的现象。

此外还有一个不太明显的特点是,对“风兰”关心的中国兰人正在增多。

从笔者运营的网站2004年以中国兰人为对象开设的Forum来看,自2006年起人们对风兰开始逐渐展露出兴趣。到了2008年直接栽培风兰的兰人增加了300%左右。笔者运营的“韩国兰花网”和“风兰网”成为了提供及共享风兰信息的好去处,引得对对风兰感兴趣的兰人们纷纷加入会员,活跃其中。

同时,主导中国兰界市场走向的本土商人开始逐渐失势。一直以来,安静的注视着中国兰界的台湾商人到了2006年,开始逐渐将与大陆商人交易的形式改为直接交易或销售的方式。到了2008年,台湾商人开始成立共同体,在广东省组建大规模基地,将在台湾大量繁育的个体直接销往中国大陆。最终曾由中国大陆大商人控制的中国兰界市场版图发生了变化。

6. 沉滞期(period of stagnation)

2009年2月“第19届中国(温江)兰花博览会”在四川成都温江区召开。2005年2月在乐山市举办的“第15届中国(乐山)兰花博览会”让中国兰界走向了鼎盛期。四年后再次选择在四川省举办博览会,多少带点中国兰人们想要从萧条中走出来的殷切期盼。然而,2008年次贷危机 (Sub-prime Mortgage Loan)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让全球经济笼罩在了阴云之下。2009年3月底,美国加州圣地亚哥(San Diego)首次从有发热、咳嗽及呕吐症状的10岁问诊儿童的鼻咽部(nasopharynx)吸入样品中检出了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此后,新型流感A(H1N1)病毒蔓延全球,世界各地陆续出现了死亡病例。此流感不仅缺乏疫苗,少数患者在服用治疗制剂Tamiflu后,还会出现幻听及幻觉,韩国甚至发生了服用特敏福的10余岁小朋友从公寓楼上跳下的事例,引发了全民恐惧。当时,韩国取消了所有聚众活动,对兰界也造成了波及,部分展览会被延期或者取消。

当时外国媒体报道,感冒患者中有80%是新型流感感染者。中国则采取了不公开统计资料的行政措施,并对中国所有机场和港湾口岸实行严格的双重或三重管制,筛查发热患者。同时,为迎接建国60周年,保留了聚众活动,且规模更加盛大,展现了大国形象。

但是,经济活动多少受流感的影响而沉滞萎缩。尽管如此,除了“第19届中国(温江)兰花博览会”,作为建国60周年庆祝活动一环的“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9月在北京顺义召开,全国多个地区同时举办展览会,一片热闹升腾的景象。2009年中国兰界与2008年相同,没有出现成为特别话题的新品种。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下,经济形势恶化,兰界也受到影响,造成市场萎缩。2009年上半年,兰草价格持续下跌,有资金实力的投资者一直保留观望态度。等待可以大量购入兰草的时机的收藏家和商人因长期萎靡不振的市场遭遇经营困境,2009年下半年,大量货物开始倾泻至市场之中,造成价格的进一步下滑。之前没能收藏昂贵人气品种的兰人们伺机而动,大量买入采种苗,为沉滞的兰界市场带来了一点点生机。

这与韩国市场有着极大地不同。韩国商人遭遇价格暴跌时,看都不愿再看兰草一眼。而中国兰人面对萧条的市场,不会执着于卖高单价,而是东奔西走,将结实的成苗以合适的价格卖掉,中下品则以低价倾销市场。商人们这样的决断反而为市场赋予了活力,使得交易慢慢复苏,沉寂的氛围被一点点打破。

有些商人相信“危机就是机会”,合作组建了共同体,开始建设超乎想象的大型农场,扩建现代化兰室。从中国导师级的兰人,面临萧条的行情,反而扩充设施,增加非投机性投资的行为可以看出,中国兰人是具有雄厚的实力的。

2010年1月,在云南省大理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大理市兰花协会在古城主办了“2010中国大理第三届国际兰花茶花博览会”。此后,同年3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国花卉协会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第10届亚太兰花大会(APOC 10)”兼“第20届中国(重庆)兰花博览会”。同年4月,江苏省太仓南园举办了一茎九华(蕙兰)的大型展览“第5届江苏省蕙兰展”。笔者在亲自参加上述展览会的过程中,发现了与前年不同的局面。这些展会推出了各类全新品种的素心。

2012年3月因腐败问题被判处的薄熙来在2010年时任重庆市委书记,曾出席重庆全国展的开幕式。在展览会中,4棵莲瓣兰短叶荷花瓣白花素心“素冠荷鼎”荣获特别金奖(大奖),达成了极高的成交价,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头条新闻。不到一个月,一茎九华展览“第5届江苏省蕙兰展”中,4棵梅瓣素心新品种“素心真”获得特别金奖,收藏家给出2千万元竞拍价格,再次成为社会特别话题。除了兰人,普通人也开始意识到“兰”的投资价值。这一时期人们对“素心”的关注发生了变化。

就这样,素心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品种。只公开部分资料的三星素蝶和多瓣奇蝶春兰素心开始出现在市场之中。然而,出于对新品种出处的天然不信任,这些品种遭遇了难以在市场交易的状况。这些兰草的最大问题是不具有香味,且花形呈现出与部分日本古典春兰品种相似的特性。人们怀疑其是被伪装成中国兰的日本兰。尤其是多瓣奇蝶,根据培养环境的不同,呈现出花瓣数不一致的特性,更惹得人心惶惶。缺乏固定性的奇花素心被某些人大量培育。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将价格低廉的日本春兰伪装成中国产新品种的现象。

此外,红花的人气也同素心一起暴涨。然而,中国多个地区的不法商人利用化学药品推出了伪装的红花,且相关技术日益老道,难以辨别。不幸的是,韩国兰人经常前往的湖北、河南及云南省的部分地区,是制作假红花的重灾区。有些中国兰人指出,这些不法商贩还向韩国的小商贩传授了相关技术,使得韩国国内也流入了一些假红花,令人汗颜。

由于萧条的市场行情看似还将持续一阵,中国展览会中开始前所未有的看重大株。在全盛期,大多出售高单价的1~2苗分株产品。但随着不景气的加剧,售价暴跌,不受资本影响的兰人和不以销售为目的的兰人回归到传统栽培方法之中,开始培育大株作品,造成各类博览会中大株作品不断增加。由此可见,资本实力雄厚的兰人应对不景气行情的一类方法。

2010年的另一个特征是,那些全盛期没有开花只靠照片和对卖家的信任交易的许多产品随着时间流逝逐渐长成开花株,竟出现了不少与当时参考照片截然不同的产品,由此导致的退货及损失赔偿问题一度造成场面十分混乱。还有将育种品伪装成自然产的品种,同样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育种品的大范围涌入市场而被拆穿,引发争端不断。这一年气候条件十分恶劣,从年初的暴雪,春季的罕见低温,到夏天持续不断的暴雨和日照量严重短缺,养兰变得前所未有的艰巨。不知是否是和中国出于同一种原因,韩国当年不明原因枯死的兰草也要较往年显著增多。

2011年,笔者因公司业务离开北京,搬至福建省福州。在这一年里,一面努力适应高温高湿环境,一面同中国行政官员打交道,感觉时间比任何一年都过得飞快。这一年,有幸被推举为福州兰协顾问,因此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到台湾等周边地区同兰人们交流。

7. 转换期(transition period)

在前一年因高价而成为社会性话题的“素冠荷鼎”及一茎九华梅瓣素心的影响下,2011年2月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21届中国(昆明)兰花博览会”中特别金奖作品中素心品种所占的比重显著较高。通过春兰“天地金星”和“苗疆素蝶”、莲瓣兰白花素心“永怀素”,素心的特性和魅力得到了人们的再次关注。这一年,素心类作品格外获得兰人们的喜爱。另一方面,由于一茎九华中素心类品种非常少,最受关注的品种依旧是“紫砂星,盧氏蘂蝶,盧氏雄狮,南林蕊蝶”等。在吸引人们的目光方面,多舌瓣奇蝶“紫玉金砂”、树型“紫荆树梅”、外蝶素心“西施”、绿茎梅瓣“陶宝梅”、荷花瓣“翠豊”“仙荷极品”及朶云形“黄云”等奇花占据前列。在本次展览会中,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二十一世纪初期流行的品种的固定性和优秀性得到了见证。

然而,全盛期人们肆意山采,严重破坏了野生产地的生态环境,甚至到了种子全都枯萎了的境地。不知是不是出于这个原因,兰草市场中罕见新品种,已有品种割据着整个市场。尽管中国兰界处于长期的不景气之中,2011年未雨绸缪开始大规模投资的兰人慢慢增多。兰人们不再迷恋“泡沫现象(Bubble phenomenon)”背后的暴利,而是着力开拓任何人只要喜爱就能购置的兰草市场。为此,开始大规模扩充农场设施,培养低成本品种。

2003年播出的电视剧李英爱主演的《大长今》引发了韩流电视剧热潮,不同题材的韩国电视剧不约而同的走进了中国家庭的电视机。所谓“眼观心中物”,中国兰人看到韩国电视剧中不论是家中还是公司办公室,许多空间内都摆放着“兰”草。以至于每次相遇,他们都会关切的问笔者“韩国真的每个角落里都有兰吗?”已确认眼见是否为实。

当时同多个著名兰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都表达出发展兰界,给让人活路的方法就是走向大众,投资产业化。同笔者亲近的好朋友及擅长开拓事业的兰人们均为生产大众品加快建设大型温室的脚步。

到了2012年,中国兰界仿佛休眠的活火山一般,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件。在2月春兰野生产区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举办的“第22届中国(镇海)兰花博览会”中获得特别金奖的为春兰三星蝶盛世蕊蝶、花蝴蝶和荷花瓣鑫荷、莲瓣兰素冠荷鼎及春剑中透。从获奖作品中可以看到没有什么新品种,主要是新老品种(80年代之后开发的品种)。一些台湾兰人则为一茎九华叶艺品和短叶种造势,增加采种苗交易。随着商品性和作品性的复苏,2013年以一茎九华为主的全国展开始陆续召开。

2013年4月一茎九华开花期,“第23届中国(太仓)兰花博览会”在江苏省太仓召开。太仓诞生过许多一茎九华传统品种,曾集中培养多个从野生产地山采而来的优秀一茎九华采种苗。本届博览会的获奖作品大多为大株传统品种和新老品种,虽然也有部分叶艺品获奖,但并没有诞生特别的品种。

笔者2013年3月建立养兰温室,6月正式投入营业。在此之前,笔者充分展开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不断推进具有抢占市场潜力的品种适应当地环境,培养了中国春兰奇花的代表品种绿云和韩国春兰“中透复色花”的代表品种“太极扇”。希望有朝一日,中韩兰人的兰室里都能有一盆笔者出品的兰草。

2014年4月,一茎九华野生产地河南省郑州举办了“第24届中国(郑州)兰花博览会”,奇花“锦绣牧丹”、朶云型“老蜂巧”和“玉蜂巧”及梅瓣“陶宝”获得了特别金奖。此次博览会展出了许多一茎九华叶艺品,被认为是扩张一茎九华叶艺品市场的契机。除了展览会之外,这一年普通兰人的交易络绎不绝。一些兰人紧随脚步,开始以兰农场的概念进行扩张。早早扩建兰苑的兰人已经有能力推出许多大众品了。

2015年4月开花期,在一茎九华野生产地湖北省随州市举办了全国展“第25届中国(随州)兰花博览会”。此次博览会推出了丰富的叶艺品和色舌个体,继郑州博览会,为促进一茎九华叶艺品交易再次贡献了一份力量。与传闻不同的是,叶艺品实际交易量并不高。这是因为喜爱叶艺品的兰人仍旧不多,且叶艺品价格相对较高,普通兰人还不愿为其买单。

随州展览会特设了国际馆展位。韩国“(社)韩国兰栽培者协会”在此展出了丰富多样的韩国春兰叶艺品,但是由于会场远离市区,加之主办方举办不力,普通车辆难以通行,不仅普通观众缺席展览,连兰人都难以抵达会场。由于会场缺乏便利设施,仿佛汗蒸室一般的闷热难耐,被评为中国全国展史上最失败的展览。

尽管全国展没能获得积极的正面评价,但从中能够窥见兰人们为兰界发展所做的努力。同年12月,春剑兰 白中透缟“国宝”3苗带一个新芽的作品在云南大理达成了1,230万元人民币的交易。沉寂的中国兰界再次陷入了狂热的氛围之中,为2015年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该品种在前一年就已有达成930万人民币的交易先例。在兰人们的热烈关切下,2016年“第24届中国(大理)兰花博览会”中该品种再次夺得大奖,还赢得了著名商人陈少敏先生作为董事长的“远东国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奖品奔驰汽车一台。

2015年12月,“广东远东国兰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远东国兰”在中国证券交易上市,成为兰界第一家上市的大型私企,为人们带来了曙光。

2016年春剑兰桃红花荷花瓣“红太阳”品种继“国宝”成为另一个新的话题。2月4日,在大理某高级酒店摆放其开花作品举办了欣赏会,最终达成一棵930万人民币的交易,成为了当时热议的话题。

8. 结论(conclusion)

中国兰界自2009年起进入沉滞期。随后,在2013年3月就任的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政策下,往年作为公共机构礼品的兰草销路被堵,加重了中国兰界的萧条。尽管如此,同笔者运营的网站会员交流可以发现,传统品种(文化大革命前开发的品种)和新老品种的交易依旧络绎不绝。

如今,中国人更加偏爱公寓生活。适合小空间,易照料的小植物更受人们的喜爱。这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的这一过程中,可能是出于历史上的珍贵性,也有可能是受到韩国电视剧的间接影响,“兰”开始走入百姓的家中,相信不久就会充斥中国的各个角落。

各地区兰人在谋求多方位生路的过程中,加速推动大众化所需的产业化,促成了量变与质变。一些有资金实力的兰人开始推进大规模养兰农场的建设,相信兰界市场的沉滞期将不会太长了。

与过去不同的是,在政府大力推进互联网产业培育政策的成果下,相关基础设施得以快速构建,如今连大部分低年级小学生都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十分普及。与之一同成长的社交网络服务(SNS)相信将为兰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今后,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兰人将不再被台式电脑所禁锢,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共享产业动向和信息。与此同似乎,卖家同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基础设施实时展开交易。未来兰界的战略制定需要充分考虑这方面的社会变化。虽然说在构建互联网基础设施方面,韩国拥有最强的实力。然而,根据笔者的体会,实际上中国发展的似乎更为成熟。

以上是笔者对“中国兰界的发展脉络”的一点拙见,期待读者们的批判指正。接下来,将进入下一个主题“中国兰展览文化”。


Ⅲ. 中国兰展览文化


笔者在中国定居时,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展览。小至地方展,大至举国规模的展览会及博览会类型的大型展,都有所涉猎。另一方面,笔者还被邀请担任过多个展览的评委。笔者有幸亲历东洋圈兰文化的摇篮及宗主国——中国各类性质和目的的展览会,故在此对中国兰展览文化的内涵进行简要描绘。

若读者能够在参加中国兰展览会前抽空阅读下本内容,想必会有很大的帮助。相信大部分多次参加中国兰展览会的韩国兰人都能感受到其充满异国风情的独特氛围。

1. 兼具观赏性的展销会形式

除了小部分展览,大多数中国兰展览会兼具展销会的性质。粗略一看,人们往往会觉得这些展览是以观赏为目的的展会,很难联想到展销会。但只要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个中奥妙。实际上这些展览会以宣传及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经常可以看到感兴趣的买家和参展人讨价还价的样子。

进入会场,迎面扑来的不是整洁划一的秩序感,而是一种莫名的散漫感觉。和韩国展览的惯例相比,中国展览的展品排布和参展作品形态截然不同。展出的兰草作品大多保留日常栽培的原样,放置在塑料或土盆中。甚至,连花盆上部防止搬运时植材掉落的报纸或塑料薄膜都不会取下,展台上的兰草作品叶子十分杂乱等等...

和韩国不同,中国参展人不会为了艺术性而焕盆,为兰草换上与叶子和花朵匹配的花盆。更不会将花盆擦得干净明亮,铺上一层上面土,并把表面杂乱的叶子整理整齐等。甚至,连植材上的苔藓和杂草都不会除去,大多保留兰草较为自然的一面。

这种展出方式常见于不参与正式评比的销售用商品兰草。想必这种展出方式与为了在有限的展出空间中,尽可能多的放置商品,以便兰人和观众就地买卖协商的需求有着莫大的关系。在中国,这种展出现象十分普遍。另一个与韩国不同的特点是,如果主办方没有另设展位,获奖作品往往就会和销售类商品混在一起一同展出。

笔者参加过的一些乡村小展览甚至不会选在专业的会场里举办。而是在出售家具的普通商店中,将家具商品当作座台,放上花盆,直接展出。

大中型规模的展览会则会开辟一定规模的博览会性质的展位,陈列商人们待出售的兰作品,以便展开自由交易。这是中国兰展览会中常见的面貌。

此外,大部分展览会在落幕时会由主办方公布展出作品总数及达成的总交易规模。从这一点中可以看到,展览会比起欣赏的作用,更以交易功用为主。

而且,主办方大多会在主展厅外部搭建露天街头卖场,方便当地及外地商人展开交易。有时,商人们会自发形成街头卖场,其有趣程度甚至会超越主展厅,还能看到很多下山品的身影,极具看点。笔者经常割爱,将时间花在街头卖场中。

2. 希望评审的展品必需缴纳参展费

在中国,除了小型展览,以评奖为目的参加全国展览会的作品,往往需要按照盆数缴纳参展评审费。

除了中小规模的地方展之外,大型展览往往不会对所有参展作品进行评选,只会对部分缴纳参展费给主办方的注册作品进行评价,决出获奖作品,然后再搬至主展厅和普通商品混在一起展出。因此,有时候普通商品会展现出比获奖作品更优秀的作品性。如果没有另设获奖作品展区,获奖作品往往就和出售的商品混在一起摆放,需要观众留心将其找出来。

此外,对于展示空间规模较大的展览会,往往会像普通博览会一样按地区分配展位,或由参展人缴纳租赁费。有时,参展者可根据个人喜好,打造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展示空间,吸引游客。

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与99%的兰人是以创造收益为目投资兰草的事实有关。

3. 比起叶艺品更注重栽培及品评花艺品

在韩国和日本,叶艺品的风头正盛。中国则依旧是花艺品的天下。从获奖作品中可以看出,人们比起作品性,更加看重作品是否为新品种的花艺品。截至目前,除了墨兰和部分四季兰叶艺品之外,中国对叶艺品的开发少之甚少。这与兰人们的栽培环境和管理水平不够整洁有关系,但主要还是自古重视香气和花形的兰文化在起作用。中国兰人比起兰叶的美,更偏好花艺品定型化的花型和香气。因此,即使不整理繁杂的叶子,将作品按栽培原样摆放出来,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人们只会对花形和香气进行评价,其他则丝毫不在意。这与韩国追求器物及花、叶整体造型的和谐美的审美不同。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兰人参加韩国展览会,以及普通兰人通过笔者运营的网站查看美术作品般的韩国展品,一部分中国兰人们也开始效仿韩国整理作品的方法和评审模式。加上花形、花色好的无香种也在创造收益,成为投资者喜爱的对象,相信不久之后,中国也将推出器物、花、叶等整体完美和谐的美术品。

在一直偏好花艺品,忽视叶艺品的中国,也有小部分兰人培养叶艺品,出口喜爱叶艺品的韩国和日本。即,尽管叶艺品栽培护理条件较为苛刻,只要海外有商机,就会有中国商人投身于此,由此可见中国的商魂。

近期,一茎九华叶艺品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和关注。部分兰人开始专门收集一茎九华叶艺品,并辅以精心的培养呵护。此外,春剑兰、莲瓣兰等其他品种叶艺品也陆续被人们所关注。

4. 开幕式活动包含地方传统文化介绍及演出

大部分中国展览会,会在会场的各个角落摆放介绍地方传统文化及一些兰草品种由来的横幅。而且,大多数展览会的开幕式会对当地的传统文化及历史进行介绍,甚至会场中会专门设立介绍文物的特别展区。有些展览会主办方会将会场周边街道装扮成节日气氛,让外地游客欣赏当地的传统文化,利用文化商品为地方经济做贡献。

除了极少数展会,在会场的选择上,大部分不会采用韩国那种开阔的整合空间,而是将整个公园设施划分出不同区域,在与自然的交相辉映下,举行展览。因此,主办方常选择具有中国传统庭园(公园)文化的公园举行展览会。这样,来宾一边可以在室内欣赏兰草,一边可以穿梭庭园,向其他会场移动,同时享受中国的盆栽作品和传统庭园建筑文化,极具特色。

此外,部分会场还会以茶待客。来宾欣赏完兰草后,坐在茶卓旁,带着平和的心情谈笑风生,茶文化与兰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方便兰人们自然的融入到亲和的氛围之中。

5. 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国展览会最令人羡慕的地方就是地方政府会根据展览会的性质提供大力的支持。在韩国,大部分展览会由主办方承担全部费用。在中国,除了少部分展览会通过参展费、租赁展位及广告费等筹募资金,大部分展览会都有政府提供场地及全部经费支持。从展览企划到完成,政府会给予特别的行政支持,以保障其顺利进行。

笔者曾多次作为贵宾被邀请参加展览会。除了往返交通费,从到达到返程全部食宿及观光费用几乎都由邀请方承担,受邀兰人基本可以免费住宿及观光,由此可见政府支持力度之大。

政府之所以提供这样的大力支持,是因为兰草在中国拥有极大的交易规模,以致被称为“绿色宝石”或“绿色股票”。举办展览会对外地观赏客有着很好的广告效果,从长期来看对地方经济有很大的帮助,故地方政府乐意为其提供积极的支持。

例如,大理市兰花协会的李光宏先生指出,大理市人民政府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方案,为2010年在古城举办的“2010中国大理第三届国际兰花茶花博览会”提供了8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展览期间,主办方为参与者提供高级酒店等免费食宿,对地方经济发展及作为观光地区的宣传起到了有益的贡献。在市政府的这般努力下,展览期间,仅兰草交易额就高达3,700万人民币,创造了2,900万元的收益。如果进一步加上参展者一周的旅游购物消费,想必为地方经济贡献了巨大的协同收益。反观几乎得不到政府支持的韩国,这种情形无法不令人羡慕。什么时候韩国也能像中国一样获得政府的预算拨款举办展览会呢?这一天似乎很遥远。

体现政府支持的另一个方面是,政府对大部分兰草及普通花卉交易免收消费税及附加税等,且不受销售额影响。这一点与韩国显著不同。由于政策上无需税务申报,也无需缴纳税金,许多资本家积极投资兰草产业,为作为野生产区的地方经济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影响。这是在韩国做梦也不敢想象的事情。在无限放大地域特点的中国,地方政府果敢的政策行为让人十分佩服。

6. 展览收取门票费用

一般而言,在中国,如果普通观众没有邀请函,需要支付门票以观赏展品。门票价格从5元到20元不等,甚至还有80元的高价门票。从中国的物价经济指数来看,门票相对比较昂贵。但仍有许多非兰人的普通观众排队购买门票,且没有人对此抱怨或抗议,均认为支付费用进入会场是应当的。韩国兰展览会若收取门票的话,不知道会有多少普通人愿意买单。

笔者通过上述六点对中国兰展览文化做了简要介绍。相信对于韩国而言,是很好的展览文化学习及参考对象。

笔者认为,兰文化不应只是对古时“君子”所爱的高贵兴趣文化的延续,而是应当顺应时代的变化,以开放的胸襟拥抱文化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应拘泥于“我不是以投资目的养兰,而是出于纯粹的爱好”的“君子的面具(?)”,而应放低姿态,让兰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从上世纪90年代到今天,活跃在历史潮流的无数兰人之中,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只是出于爱好的兰人究竟能有几名?除了极少数的一部分人,想必大多数兰人都是既有爱好的缘故,又折服于经济投资价值的魅力吧。与逐渐走向高龄化的韩国兰界的萧条相比,不断有20岁年轻兰人前仆后继的中国兰界的实力到底源自何处?细究其缘由,大抵离不开兰兼具审美趣味和投资潜力的“两全其美”的特点吧。

Ⅳ. 中韩两国市场开发方向

1. 资料的多样化

商品买卖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翔实丰富的介绍资料。如果只给出产品名和简要的介绍,消费者难以弄清商品的用途和优势,从而也不会愿意为其买单。

随着各类媒体的发展,如今即使没有第一手的商品信息,只要感兴趣,就可以通过浏览相关书籍和互联网等,同其他产品比较分析。在积累丰富的资料后,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查找,推动产品的商品化。笔者在接触中国兰的过程中,最羡慕的一点就是中国兰有着整理齐全的庞大资料,一切信息尽收眼底。故,本主题将对韩国及中国的兰资料管理进行比较分析。

1)韩国的资料现状

韩国的兰资料大部分只会给出一张以最美的角度拍摄的开花照片。除了定型化豆花等特殊情况,极少给出展现花瓣长度的侧面照,大多只是花瓣相对较短的正面照。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时候甚至会对花朵的拍摄角度进行甄选,以几近整形(?)的拍摄方式拍照存档。

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并不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海报的纸面有限,仅展示一张照片可以理解。但是留给后代的,介绍品种由来的单行本专业书籍若也只是给出有一张看得眼熟的照片和三四行对花形、发色状态的简介,是不是值得我们反思呢?大多数情况下,在网友活跃的相关网站及个人博客(Blog)中,也很难找到对品种进行全方位介绍的资料。甚至,在需要整理品种各方面资料数据的命名注册团体材料中,往往也只能看到一张照片和命名由来、品种特征描述等简要介绍,缺少帮助人们一眼确认品种视觉特性(新芽,叶性,花苞)等的照片资料。这种没有过程只有结果,只用一张照片代表一切的资料形式过于单调。初学者若不是遇见盛开的作品,或是亲身栽培实物,很难对各个品种加以区分,更无从得知其特征。对于部分人气品种而言,在未开花的情况下,叶性十分相似,甚至常常让专业兰人难以区分,十分头疼。

如果韩国的资料也能对从萌生新芽到长成成苗、含苞待放到盛开的全过程进行记录,指明形态特征,相信会大大方便兰人。然而,很多收藏家固步自封,不愿意公开自己手中的资料。

2)中国的资料现状

中国较韩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养兰历史,因此拥有十分庞大的品种资料。我们熟悉的古典典籍《兰蕙小史》《兰蕙同心录》和近代的《兰蕙纵横(牟安祥著,2008年出版)》等对各品种从山采到传播、从萌生新芽至长成成株以及开花的全过程都有详尽的描述,命名由来、种植环境及相关轶事也都有记载和介绍,方便读者阅读和快速了解。

在网上介绍新品种时,按惯例必须对新芽及开花过程中所展现的各个特征进行详细的说明。即便是传统品种,也要像介绍新品种一样,仔细描绘各类特征,因此有不断反复复习的效果。即使是没有收藏过对应品种的兰人或初学者,只要看到这些资料,都能轻松掌握其品种特性,与其他品种比较分析。

对于具有相同新芽和叶性特征的品种们也无需打怵。每个品种都会有多角度的新芽及开花进程摄影资料和附加说明。因此从十分相近的品种身上也能找出细微的差异,得以区分。

中国不像韩国那样,只给出一张兰草最漂亮的照片。而是通过多角度展现特色花型。即使发色不好,也会按照原貌呈现出来。有时还会标注与类似品种的差异点,和其他兰人分享。

以上对中韩两国的资料管理进行了简要叙述。看完中国的兰资料,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各品种的特征。甚至连笔者这样的外国人,也能轻松理解相关品种的知识。这是中国兰界特有的优势,需要韩国兰界虚心学习,慢慢用心积累。

2. 先行了解文化习性(习惯)

每当好友要笔者“推荐在中国或韩国开展事业的好方向”时,笔者的首条建议就是“请到你想去的地方待上一年,先不要想事业的事情”。理由在于,充分体验及了解当地文化和习性后,再开展事业,绝对会事半功倍。在当地什么也不做,只是生活一年,看似是虚度时光,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对当地人生活习惯和文化的体验和了解。不要心疼这一年所需的生活费用,这对最终事业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缺少这一过程,直接到当地开展事业,将很难适应当地的文化和习惯,极易破产或蒙受巨大损失,难逃灰头土脸回国的命运。这一年所需的生活费用,是事业投资所需,不是浪费岁月或金钱,未来将会有很大的收效。

笔者曾通过其他媒体多次提及这一点。但还是有人无视两国习惯和文化,想当然的入驻对方市场。请大家摒弃这种想法,带着长远的眼光,去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习惯,摸索开拓未来的方法。

3. 开发多样化的宣传方式

1)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App等媒体宣传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笔者从事了十余年的贸易业,积累了较多的出访经验。所谓“眼观心中物”,只要一有机会,笔者就会到当地的花卉市场,寻觅各式的“兰”品种,以缓解工作压力。此间,在与兰人们谈笑时,常常会被问及“韩国有兰草吗?”“中国有多少种兰草?”等。韩国的春兰热源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历史相对较短,因此外国人认识的韩国自生兰极少。中国兰草虽然拥有悠久的历史,但缺少英文版的宣传资料,不便推广至海外。

故本人在向海外宣传中韩两国兰草的初衷下,制作了涵盖英文、中文、韩文及日文的兰文化网站并运营至今。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兰人纷纷加入会员,自然形成了介绍两国兰草的氛围。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欧美圈兰人开始利用笔者运营的网站查阅资料。

2)通过参加两国展览会进行宣传

最好的宣传方式就是增加人们亲眼目睹实物的机会。所谓“见物生心”,如果能够增加当地兰人观看到兰作品的机会,相信能够更有效的引起关注和反响。

自正式进入全盛期的2004年起,中韩两国的商人们一直思索,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品种远销其他国家。因此,两国兰人只要一有机会,就会邀请对方,欣赏本国兰草。如今,此举除了扩增交易,还促成了部分兰人间的活跃交流。

3)推动本土化,普及两国兰草

此前,曾有过数名韩国商人组建共同体,于中国兰界全盛期在中国盲目开店,最终没过多久惨遭失败,灰头土脸返回韩国的实例。而中国直到现在,都没有在韩国成立任何宣传或销售据点。这种情况下,若没能很好的了解两国文化习性,只凭一些商人的满腔热血,是完全不足以开展事业的。不论何种事业,在不了解当地文化习性,缺乏长远目光的情况下,都难以取得好成果。

如“绪言”所述,笔者以在华从业21年积累的事业经验及长久交流中取得的中国兰人们的信任为基础,于2013年在北京近郊建立了专业的养兰农场,以“清心兰苑”为名,推进兰草的当地化事业。养兰农场除了兼具常驻卖场的功能,还是绝佳的宣传场所,供中韩两国兰人前来参观,有望成为中韩兰界的桥梁和交流场所。

从笔者的经验来看,在海外成立兰草专卖店或养殖兰苑,绝不能以短期收益为目的,而应放眼长远,同当地兰人们积极沟通交流,积累信任。只要读者反观全球化企业在当地化事业中倾注的心力,就能明白笔者所说是何意了。


Ⅴ. 结 论


综上,本文以“中国兰界的发展脉络”和“兰展览文化”揭示了“两国市场开发改进方案”中的重要问题,并对“两国市场开发方向”的关键性问题抒发了长篇己见。

《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笔者认为,只有在了解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才能有效的沟通对话,增进彼此的了解。因此,笔者在“绪言”部分对中国兰历史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正文”部分对中韩两国的惯习及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

同时,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目光短浅的认为只有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笔者认为,我们“不仅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还要有欣赏他人的胸怀”“不应走垄断致富之路,应当兼容并蓄,最大限度的弘扬自己的优点”。

尤其是在对待日本问题上,应当排除情绪上的成见,多学习他们的商业优势。日本在二战时期,甄选了大量的中国传统品种,回国大规模繁育后,如今开始返销中国。他们不盲目推崇本国兰草,哪怕是第三国品种,只要能够成为本国农户的花卉出口收益的来源就会积极引进。在这一过程中,除了中国兰草,如今也有一两种本国品种得到提升,达到出口的条件。由于具有出类拔萃的花形和花色,即使是排斥无香品种的中国兰人,也禁不住其高性价比的诱惑,购置在身边。另一个值得学习的案例是仅为中国最知名春兰品种“宋梅”这一单一品种举办品评会的事实。如果在中国或韩国,举行这种品评会,会有何反响呢?

相信通过上述例子,我们能够得到启发,找到认同他人优势的同时,弘扬自身优点的途径。笔者认为,即使带有商业目的,只要认可彼此的优点,理解彼此的文化,多多交流,自然就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兰文化。

以上,笔者根据自己在中国生活的经验,略发拙见,希望能够为中韩两国的兰界人士带来一丝启发。愿我们在全球化(Global age)的时代背景下,有效整合资源,摆脱只有爱兰者苦苦支撑兰文化的困境,早日走向产业化,让兰“飞入寻常百姓家”。


[ 본 문장은 2019년 5월 江蘇省 無錫에서 개최되는 국제 난 문화 교류 세미나(得天之清——无锡艺兰文化国际研讨会)에 발표되는 내용으로서 무단 복재 사용을 금합니다. ]

profile

[网主ㆍ운영자ㆍOwner]

::: 淸香, 淸心 ::: Work hard,Play harder :::
         '善養百花惟曉露, 能生萬物是春風'

Attachment
Trackback :
http://www.gocea.org/art/index.php?document_srl=447774&act=trackback&key=d7e

[Level:4]藝史

2019.02.03 20:45:31

에구.. 못읽어요. ㅠ

장문이라 해석 부탁할 수도 없공..

profile

清心

2019.02.04 10:01:30

이 중국어 문장은 본 운영자 리포트의 앞전에 발표한 "중국 난계의 흐름과 한국 춘란의 중국 시장 진출 방향성 제고 방안" 내용들을 중국 상황을 고려하여 조금 편집, 보충하여 다시 정리한 내용으로서 별도 한글 번역이 필요없어요. ㅎ

[Level:4]藝史

2019.02.04 21:24:48

네, 고맙습니다. ^^

profile

[Level:18]兰石斋主

2019.12.05 17:18:00

非常详实的中韩兰花资料。

List of Articles
No. Subject Author Date Views

난계동향 中国兰界发展脉络及中韩两国市场开发改进方案 file [4]

中国兰界发展脉络及中韩两国市场开发改进方案 文: 金 镇 锡(世界兰文化交流会 · 淸心兰苑代表) 本文在笔者长期定居中国的所见所闻基础上撰写而成。由于笔者是韩国人,在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观点上,可能会与中国读者有所不同。此外,在用语方面,笔者大多采用韩国惯用词组,可能会造成阅读上的不便,望读者海涵。 Ⅰ. 绪 言 笔者接到有关中国兰文化交流的邀稿,倍感荣幸。在春风般蔓延开来的思绪之下,笔者下定决心,将过去四十年间以兰会友的美好...

  • 清心
  • Jan 31, 2019
  • Views 47276

난계동향 중국란 발전에 필요한 인공 신품종 육종 배양 file [2]

중국란 발전에 필요한 인공 신품종 육종 배양 저자 : 탕구양(汤久杨, 베이징농업직업학원 교수) 번역 : 김진석(중국 淸心蘭苑 대표) 난초는 중국 10대 전통 명화(梅, 蘭, 菊, 牡丹, 月季, 杜鹃, 茶花, 荷花, 桂花, 水仙)중 하나이며, ‘화초사아(花草四雅: 난초, 수선, 국화, 창포)’ 중 첫 번째로서 매화, 대나무, 국화와 함께 ‘사군자(四君子)’로 불린다. 난초는 중화 민족 특유의 고유한 정신과 물질적 ...

  • 清心
  • Oct 17, 2016
  • Views 99860

난계동향 중국 난계의 흐름과 한국 춘란의 중국 시장 진출 방향성 제고 방안 : 중국 난계의 흐름과 변화 file [2]

중국 난계의 흐름과 한국 춘란의 중국 시장 진출 방향성 제고 방안. Ⅰ. 서 언 한국농수산식품유통공사 화훼공판장의 지원으로 고려대학교 생명공학부에서 진행하는 '한국 춘란의 산업화ㆍ대중화를 위한 기초 기반 조사 및 발전방안' 이라는 연구 과제와 관련하여 몇 달 전부터 중국 난계(蘭界)와 관련한 원고를 부탁 받고 미루고 있다가 막상 마음을 다져 잡고 글을 작성하려니 작성할 원고 내용 보다는 ...

  • 清心
  • Oct 08, 2016
  • Views 60500

난계동향 중국 난계의 흐름과 한국 춘란의 중국 시장 진출 방향성 제고 방안 : 중국의 난 전시 문화 file

Ⅲ. 중국의 난(蘭) 전시 문화 필자가 중국 현지에서 장기간 거주하면서 여러 지방의 소규모 전시부터 전국 전시회는 물론 박람회 형태의 대형 전시장을 참관하고, 한편으로는 심사위원으로 초빙되어 심사를 하면서 동양권 난 문화의 시발점이자 종주국이라 할 수 있는 중국 전시회의 복합적인 목적과 성격을 비롯한 분위기를 체험적으로 직접 느낀 점을 문화적인 차원의 내용으로 서술하고자 한다. 중국의 난...

  • 清心
  • Oct 08, 2016
  • Views 51548

난계동향 중국 난계의 흐름과 한국 춘란의 중국 시장 진출 방향성 제고 방안 : 한국춘란 중국 진출 방안 file

Ⅳ.한국 춘란의 중국 시장 진출 방안 및 대책 1. 한국 춘란의 다양한 자료화 상품을 판매하려고 한다면 무엇보다 중요한 것은 그 상품에 대한 소개 자료가 많아야 한다는 것이다. 제품명과 간략한 자료만 제시한다면 소비자는 이 상품이 어디에 사용하는 제품인지 장점이 무엇인지 알지 못하여 구입을 하지 않을 것이다. 현대에 와서는 다양한 매개체의 발전으로 인하여 비록 상품에 대한 많은 자료를...

  • 清心
  • Oct 08, 2016
  • Views 60689

품종소개 뿌리 성장과 관련하여... file [4]

오늘까지 3일동안 700여 화분의 태극선 분갈이를 하면서 느끼는 몇 가지가 있었습니다. 어제도 그렇고 오늘도 분을 털어 보니 예상외로 뿌리 상태가 상당히 좋은 편. 지상부는 전년도에 충해와 약해로 인하여 다소 성장이 둔했지만 일년간 배양 된 결과물을 놓고 보면 지상부보다는 뿌리가 건실하게 자랐다는 자평입니다. 물론 지상부도 금년들어 안정세를 취하면서 정상적으로 성장을 하고 있는 상태. 뿌리...

  • 清心
  • Dec 25, 2015
  • Views 53434

품종소개 녹운(绿云) 뿌리와 신촉 성장 file [8]

'청심난원(清心兰苑)'에서 배양하고 있는 조직배양품인 중국 춘란 '녹운(绿云)'의 하드닝 기간별 뿌리 성장과 신촉 성장의 모습입니다. 플라스틱 4호 화분(사군자 C형 화분과 동일)에 식재는 모두 중국에서 구할 수 있는 식재(대부분 일본과 대만에서 수입한 식재)들을 구입하여 혼합(5~6종으로 사진 배경에 보이는 식재)한 화장토(S, SS사이즈)크기로만 사용하여 분 상부에 마*프 K를 올려 놓고 하드닝 6개월이...

  • 清心
  • Jul 22, 2015
  • Views 58800

난계동향 杂交草无序乱市促进蕙兰回古渐热 file [5]

蕙兰杂交草无序上市后,其市场走势如同滑铁卢般一泻千里,市场的杠杆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这是任何人任何利益方都干预不了的现状。现在在每个蕙兰展会的自由交易市场上重复着春兰当年杂交草无序上市的乱象一幕,千奇百怪各式各样的蕙兰科技杂交种,在小商贩处多以新品对外销售。确实是新品只是科技杂交的背景一般是不会言明告知,往往容易受骗的是哪些涉入兰市不久的新学。 对于蕙兰资深鉴别鉴赏者识别这些科技杂交苗一般是游刃有余,他们是从外相中找到其父母本的影...

  • 清心
  • May 15, 2015
  • Views 58678

난계동향 중국에서 현재 판매되는 한국춘란들... file [7]

현재 중국내의 경매 사이트에서 일부 한국춘란 명품들이 일본춘란으로 소개되어 경매 물건으로 나와 있는것을 발견하여 세부적으로 확인 해 보았습니다. 다만 소개 된 사진 자료만 가지고는 판매 상품들이 진품인지 아니면 가짜인지 구분하기가 힘든 상황속에 경매에 올려진 시작가와 낙찰가를 토대로 분석해 본다면 한국내에서 이 품종들의 거래가와 비교했을 때 저렴한 가격이 아닌가라는 사견입니다. 진품이라...

  • 清心
  • Jan 22, 2015
  • Views 58512

품종소개 태극선(太極扇) 꽃망울 모음 file [10]

현재 '태극선' 소장품중 꽃망울이 있는 30여 화분중 포의를 살짝 벗어나오는 꽃망울만을 모아서 촬영하여 보았습니다. 한국 국민난초라 할 수 있는 대표 품종인 중투 복색화 '태극선' 꽃망울의 다양한 모습을 감상할 수 있을 것입니다만 촬영 실력이 부족하여 선명하게 잡아 내지 못한 점 양해하시면서 감상하시기 바랍니다.

  • 清心
  • Feb 03, 2013
  • Views 53374